“服务好广大群众,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2019-11-12 09:39:43
     



陈永涛

纪倩 本报记者 陈博 文/图

他扎根基层、为民解忧,在群众需要的地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任劳任怨、初心不改,在田间地头调解纠纷,几十年如一日;他以身作则、忠诚担当,是司法行政战线上一面闪光的旗帜;他铁汉柔情、不离不弃,是妻子心上的“情义丈夫”,他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首席人民调解员”蒲江县司法局西来司法所所长陈永涛。

2019年,陈永涛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荣获第六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陈永涛说:“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干好本职工作,服务好广大群众。”守初心担使命做基层“攻坚排头兵”

自1987年参加工作起,陈永涛始终扎根在基层。2006年,他成为蒲江县西来司法所所长。长期以来,司法所只有他一个人,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不到20平米的司法所常常被来访群众站满,在群众的拥簇中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场景,就是陈永涛几十年工作的缩影。

日子长了,熟悉的群众常打趣道:“陈所长,你又成了‘光杆司令’了!”陈永涛说:“什么‘司令’‘所长’都不实在,我就是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的‘兵’!年轻的时候是新兵,老了就是老兵,党员就应该为群众服务。”

在政法工作战线上当“兵”,陈永涛坚守了27年。近年来,他调解重大矛盾纠纷1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开展法治宣传3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

2016年,他创新提出成立社区矫正中心解决监管难题,将基层司法所在监管中难以实施的监管流程剥离到中心实施,将社区矫正工作集中到四个片区司法所执行,形成一中心引领、四片区主管、多名矫正小组成员参与的“1+4+N”社区矫正模式。不仅如此,他通过互联网创新引入了“点对点”入户视频点验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监管质效。小案件大情怀“三心二意”解纠纷

陈永涛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摞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解决问题、调解矛盾纠纷的细节、处理意见及结果,大到上百万元的“官司”、小到不起眼的“芝麻小事”,事无巨细。由此,陈永涛总结出了一套“秘籍”——“三心二意”工作法。“三心”,即“热心、尽心、耐心”;“二意”,即维权意识、法治意识。

2017年,西来镇果园承包纠纷高发。那一年,西来镇大田村7组的村民以“将要续签的果园承包款偏低,不再履行”为由集体上访。陈永涛得知后,主动向乡镇党委政府了解相关情况,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他先是详细了解发包过程,实地查看发包土地的使用情况。紧接着,他与法律顾问研究了之前签订的合同中的法律义务和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多次向村民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给承包商做思想工作。随后,陈永涛组织双方在继续履行合同的基础上,签订了补充协议,“三心二意”工作法成功化解了这起涉及全村200余人的矛盾纠纷。

调解纠纷时,经常有村民留他吃个便饭,但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我要真去吃顿饭,另一家人就会多心,担心我会有所偏袒,进而影响调解的效果。”陈永涛说。责任一肩扛“情义丈夫”背妻上班

对陈永涛而言,最难的日子莫过于妻子病重的时候。2010年,妻子因突发类风湿关节炎,一夜之间瘫倒在床,无法自理。家中独女远嫁异地,父母年事已高,陈永涛只能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妻子、维系这个家的责任。在妻子病情最为严重的时期,陈永涛经常是单位、家里两边跑。妻子打电话说要上个厕所,陈永涛立马驱车赶到7公里以外的家中;工作忙到无法抽身,他就背着妻子去上班。在这家中、单位,白天、黑夜连轴转的情况下,西来司法所辖区纠纷调解成功率一直保持100%,司法所业务考核连续获全县第一。

陈永涛说:“基层政法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鼓励带动年轻人为人民群众多干事、干实事,这样我们司法行政事业才会根基更稳固、发展更壮大。”谈到今后的工作,陈永涛告诉记者,西来镇土地纠纷多,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基,未来将结合明年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群众建立相关法治意识,教导群众理性维权,唯有这样才能脱贫致富,真正建立基层依法治理体系,以法治助力乡村振兴。